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旅游景點建設規劃篇一
6天5夜湄公河熱帶雨林穿越之旅 華東五市+普陀經典游 華東五市+黃山經典游 華東五市經典游
西安延安品質五日游
魅力神農架、靈秀武當五日游 新疆天池、喀納斯、吐魯番8日游 西柏坡、白洋淀品質三日游 紅色之旅—遵義、黃果樹5天4夜游 九寨黃龍都江堰峨眉樂山7日游
湖南之旅—毛主席故鄉、張家界6天5夜游 紅色之旅—井岡山、廬山5天4夜游 豪華游輪雙人五日深度體驗之旅 6天5夜超值桂林游
4天3夜單人港澳游
6天5夜單人云南游
5天4夜超值海南游
越南深度美景八天七夜出國游 5天4夜超值海南游
6天5夜西雙版納深度之旅 6天5夜云南游
4天3夜港澳游
西安延安品質五日游
海南五天四夜游
大理-麗江-香格里拉6天5晚游 海南五天四夜★★★品質游
旅游景點建設規劃篇二
《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規劃設計》編制方案
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規劃設計
編制方案計劃書
一、項目概況
(一)立項背景與意義
赤峰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界處,是內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內蒙古草原。境內歷史燦爛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北方文化之源,是中華第一龍的故鄉;地域遼闊,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是具有生物和地質多樣性的天然博物館,是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勝地。加快赤峰市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旅游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赤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赤峰市打造“中國草原文化第一城”的基礎與關鍵。未來10-20年,是赤峰市旅游業實現全面增長的關鍵時期,如何實現區域聯動發展,把握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爭取新突破已經成為赤峰市所面臨的當務之急。
(二)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闡述赤峰市旅游業的發展背景,從環渤海區域經濟經濟帶的發展和區域旅游業的發展態勢中分析發展機遇和主要挑戰;深入剖析赤峰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準確把握基礎與問題、優勢與劣勢;全面整合與旅游線路設計相關的資源要素和影響因子,結合周邊地區的發展態勢,提出精品旅游線路設計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實施步驟,從資源整合、功能創新、特色挖掘、結構優化、布局調整、業態更新、設施建設等方面明確旅游線路開發的主要任務;提出近期建設的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三)規劃設計的成果
規劃設計的成果包括:《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規劃設計》方案報告、相關規劃設計圖件、專題研究報告及相應的電子光盤。
二、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規劃設計方案設想
(一)赤峰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與背景分析
1.旅游線路的設計
旅游線路是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實際上是旅行系統在線性軌跡上的投射,是通過一定的交通線和交通工具將若干個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區(點)或旅游活動等各種單項的旅游產品或要素按某一需要合理地貫穿和組織起來的有機體。一個合理的旅游線路設計是具有明確導向性的線形連續空間。在旅游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線路作為旅游產品,其質量的高低、特色體現對于區域旅游的發展十分重要。近20年來,赤峰市旅游業經歷了從起步到初具規模的發展初級階段,也規劃設計了一些相對典型的旅游線路,對推動區域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地區經濟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旅游消費需求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赤峰市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第一層腹地,將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與挑戰。此外,赤峰市成功地步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行列,爭取打造成“中國草原文化旅游第一城”目標將是下一步旅游業發展的重點,如何有效地組織地區內的旅游產品要素,發揮整體實力協調發展,將是未來赤峰市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2.赤峰市的旅游資源組合赤峰市旅游資源是內蒙古自治區旅游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資
源類型與稟賦在全區占有極為突出的地位。從優良級資源數量分析,赤峰市及赤峰市各旗縣優良級資源數量遠高出全區其它盟市及旗縣。其旅游資源具有如下典型特征: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具有過渡性、典型性、豐富性和高品質性;歷史文化遺存數量多,旅游文化內涵豐富,但是相對分散,可視性不強;自然人文資源組合較好,蒙古族風情突出;資源具有較高的科考性,尤其是地質資源。面對這些具有獨具特色的資源,如何有效地貫穿、銜接各大資源,如何最大限度的展現給游客,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感受到沿線景區(點)特點突出、風格迥異,也是進行旅游線路規劃設計的必要性之一。
3.赤峰市的產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赤峰市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類型、結構、潛力不斷呈上升趨勢,旅游業收入在第三產業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002 年,赤峰市全市總人口約454 萬,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05.41 億元,人均gdp 約4522 元,相當于565 美元,不到我國平均水平的6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3億元,增長13.9%;第二產業增加值68.1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13.5%。總體上判斷,赤峰市正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通過旅游線路的有效組織與規劃,充分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效應,建立地區產業經濟的互動、聯動發展機制,是推動地區產業的結構升級與優化重要任務。
(二)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設計思路
1.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以區域協作為指導思想,以旅游城鎮體系為依托,依據區域旅游資源的特色與空間布局,遵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旅游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主題突出、機動靈活、冷熱結
合、不斷創新,建立一個合理通暢、高效能的旅游線路網絡體系,最終促進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2.規劃設計的相關因子分析
作為旅游產品,旅游線路在時間上從旅游者接受旅游經營者的服務開始,到圓滿完成旅游活動,脫離旅游經營者的服務為止,包含了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而旅游線路的設計,還將涉及到資源的特色及空間布局、游客的行為特征、地理環境條件、相關的政策法規等,都是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認真考慮的。
3.赤峰市精品旅游線路的規劃設計
根據旅游線路相關影響因子的分析與評價,分別從區域與功能的角度,以旅游城鎮體系、旅游產品體系和旅游交通體系為骨架,突出“草原生態、地質奇觀、文化遺跡、民族風情”的主題形象,形成與周邊地區有效銜接的“一心二副多節點多接口”的旅游線路體系。
一心:赤峰市城區;
二副: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
多節點:指分別以旅游景區(點)相對集中的城鎮為中心的接待體系;
多接口:指赤峰市與周邊地區的旅游線路體系的銜接處。
旅游景點建設規劃篇三
國際商貿旅游名城——綏芬河
綏芬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遠東最發達的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公里,面積460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1975年建市。1988年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準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批準設立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區貿易綜合體(又稱互市貿易區)。通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綏芬河市已由昔日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現代化規模的口岸城市,培育形成了商貿旅游業、進出口加工業、現代服務業三大支柱產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儲蓄存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9項指標居黑龍江省首位,綜合實力位居黑龍江省十強縣(市)之首,是黑龍江省唯一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的城市。先后榮獲“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綠化先進市”等榮譽稱號。2007年9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第四屆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入選“2007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2007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分別列第42位和77位。
百年口岸、木業之都、數字綏芬河、北方深圳四張城市名片展示了綏芬河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一、百年口岸
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后,以這條鐵路為紐帶,綏芬河曾與俄-1-
海參崴、哈爾濱得到同步發展。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俄、美、英、澳、日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云集于此,被譽為“國境商業都市”。百年發展,使綏芬河成為商貿之城。依托鐵路和公路與俄羅斯海參崴、納霍德卡、東方港港口群相連的優勢,積極建設直達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陸海聯運,亦可發展國內貨物跨境運輸,將黑、吉、蒙等省區貨物通過俄羅斯港口出海運至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綏芬河已成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近年來,對俄貿易額始終占全國對俄貿易額的1/10,占黑龍江省的2/3。辟建了綏芬河境外遠東工業園區,投資14億元建設了中俄綏—波貿易綜合體,這是中俄4300公里的邊境線上唯一由中俄雙方“共同投資、統一規劃、同步建設”的跨國經濟合作項目,成為中俄投資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之一。綏芬河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對俄口岸。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著力建設別具特色的對俄民貿市場。目前,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6萬余客商在綏芬河從事商貿活動,已形成了符合俄羅斯消費者需求的日用輕工、紡織小百、五金建材、家電等七大市場體系,總面積56萬平方米,年交易額80億元以上。綏芬河已成為全國最大對俄民貿商品集散地。綏芬河冬暖夏涼,山多林茂,森林覆蓋率60%以上,周鄰有著名的鏡泊湖、興凱湖、林海雪原以及俄羅斯的東方港、海參崴等旅游資源。完善的民貿市場體系、中西合璧的建筑、中俄交融的文化,每年都吸引50多萬俄羅斯游客來綏芬河購物旅游。1991—2006年,累計接待中外游客四百多萬人次。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綏芬河已成為中外
聞名的邊境旅游城市、適宜人居的城市。百年的發展,使綏芬河成為中俄文化交融之城。綏芬河市區遍布著尼古拉教堂、俄領事館等幾十處歷史文化舊址,綏芬河正在著手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改造形成歷史文化街區和俄式風情園,辟建中俄文化廣場,建設中俄友誼城,造就一批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彰顯歷史文化魅力,把綏芬河建成全國最具中俄文化交融特色和底蘊的歷史名城。綏芬河獨特的歷史文化,得到中俄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5年7月原國家總理朱镕基為綏芬河題詞“百年口岸”。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綏芬河中俄友誼天使塑像題詞“我們的友誼意味著相互理解、信任、擁有共同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并思考未來。”
二、木業之都
綏芬河毗鄰的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森林資源富集,森林覆蓋率分別為75%和64%,木材蓄積量分別為52億立方米和60億立方米,樹種十分豐富,以盛產水曲柳、柞木、榆木、椴木等闊葉材而著稱。綏芬河依托俄羅斯豐富的木材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級進口原木加工鋸材出口試點口岸政策,大力發展進口木材加工業。一方面,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到俄羅斯開發森林資源,投資建廠。目前有30余家企業在俄方設立中資公司,專門從事森林采伐和木材進口,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橫跨境內外的集采伐、倉儲、運輸、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大量進口俄羅斯木材,年進口量近700萬立方米,占全國俄木材進口量1/3,辟建木材加工園區4.37
平方公里,木材加工企業達到410戶,加工原木能力達450萬立方米,年加工鋸材400萬立方米,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韓國等國際市場和北京、西安、重慶、福建等國內市場。綏芬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俄羅斯木材進口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2007年國家木材流通協會授予綏芬河市“中國木業之都”榮譽稱號。大亞、圣象等國內木業集團旗艦相繼來綏投資興業。圍繞這一金字招牌,我們將努力搭建國內南方地區木材加工產業轉移的平臺,國內木材加工企業對俄投資合作的平臺,做大做強木材加工產業,全力打造走向世界,譽滿全球的“木業之都”品牌。
三、數字綏芬河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中央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我市緊跟時代要求,提出全面建設“數字綏芬河”。“數字綏芬河”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產業化跟進”為經營理念,既要建成城市管理系統,又要帶動新型產業發展,還要構建一個廣大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發展平臺。在9月21日于深圳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數字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上,綏芬河數字城市建設模式引起國家建設部重視,將作為試點來推進。“數字綏芬河”的規劃在四個方面實現創新。一是獨特的數字可視化終端。運用無線網絡將掌上數字終端串聯起來,政府可以便捷高效地從數字終端收集、發布、反饋信息,市民將利用數字終端獲取相關信息、參與城市管理、監督政府工作,從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二是先進的無線網絡平臺。以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兩網融合作為物理平臺,以數字終端作為信息載體,實
現全城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點播和雙向互動。三是首創的立體化監督模式。主要由電子政務監督系統、全城監控系統、網絡監督系統、gps衛星監督系統構成。借助立體化監督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將與馬來西亞、山東浪潮集團共同合作建設“數字綏芬河”,聯手打造綏芬河數字城市模式。綏芬河將借助城市數字化建設,加速形成由數字產品研發、數字終端生產、數字城市應用等組成的科技產業鏈條,并進一步依靠信息產業化推動全市工業化,加速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通過“數字綏芬河”建設提升綏芬河形象和城市競爭力,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使其成為綏芬河響亮的城市品牌。
四、北方深圳
2003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把綏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打造“北方深圳”,不僅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綏芬河未來發展的一種期望鞭策,更是綏芬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尋求又好又快發展的一種目標。打造“北方深圳”,不是簡單的照搬深圳發展模式,而是要學習深圳人敢闖敢試,敢于突破一切舊思想的禁錮,不斷創新發展新體制和新機制的精神。綏芬河將借助“北方深圳”這張創新牌,充分把握中俄兩國政治上戰略合作、經濟上深度融合、資源上優勢互補的大格局,緊緊抓住中俄兩國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與遠東地區開發戰略互動結合帶來的機遇,強力推進旅游設施、鐵路通道、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貿易綜合體、出口加工區、跨境工業區。緊緊
抓住中俄高層積極推動建立邊境合作新模式帶來的機遇。力爭使綏芬河成為唯一一個中俄邊境地區跨境經濟合作中心。緊緊抓住中俄兩國同時加強對陸路口岸基礎設施投入帶來的機遇。完成301國道牡—綏段擴幅升級改造、牡丹江至綏芬河段鐵路二線和鐵路站場擴能改造工程。協調俄羅斯投巨資擴建綏芬河對面松樹口岸,修建綏芬河對面城市格城至東方港的鐵路線,做大做強陸海聯運大通道。在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中不滿足于窗口、通道,要做主體、主角,力爭成為敢闖敢試的探索者,思想創新的策源地,中俄戰略合作的試驗田。努力把綏芬河建成全國最大的對俄經貿科技合作的平臺。
今后五年,綏芬河將搶抓機遇,放大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綏芬河為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對外開放,堅持發展特色經濟,牢牢把握三個堅持,努力在綜合經濟實力上實現新突破,把綏芬河發展成為東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在對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把綏芬河打造成輻射東北亞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上實現新突破,把綏芬河建設成俄羅斯人向往的旅游購物天堂,國內首選的避暑勝地;在構建和諧社會上實現新突破,把綏芬河提升為東北地區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著力創建東北亞現代化商貿旅游名城。
旅游景點建設規劃篇四
第一天: 青海旅游線路規劃
到達西寧,擬住宿高原麗景酒店(協議價約300元)。第二天:
西寧——坎布拉(130公里,游覽李家峽水庫、丹霞地貌和高原森林風景)——貴德(40公里,游覽貴德玉皇閣,看天下黃河貴德清)——西寧(90公里,中途如有時間,參觀著名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住宿西寧)。第三天:
西寧——青海湖151(150公里,游覽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及周邊美景)——西寧(150公里,住宿西寧)。下午回西寧后如時間允許,參觀藏醫博物館,感受藏醫藏藥的神奇。第四天:
西寧——門源青石嘴(120公里,觀看10萬畝油菜花盛開美景)——祁連(140公里,游覽并住宿在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祁連縣城,住宿酒店約240元)。
第五天:
祁連——張掖(210公里)。
注:請盡快確定來寧人員及到達時間,以便提前預訂下塌酒店,安排行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