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愛寫作文學網!

嗶哩嗶哩優選諺語俗語的文案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第1句】:【軟繩可以捆硬柴】(諺)柴是硬的,繩是軟的,軟的繩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軟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強硬的敵手,或性情溫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剛烈的人就范。

【第2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3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是外來語,但已經普及化,甚至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在遇到險情時,便無自主地喊一句“阿彌陀佛”。那么,阿彌陀佛是怎么來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彌陀佛”是梵文的音譯,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沒有之意,“彌陀”是無限量的意思。“佛”是極聰明人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位佛的名號,這個佛的壽命無窮無盡,永遠不老,年歲無限。同時,他身上的光明也是無限的,照耀起來可以達到無窮無盡的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見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稱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將“南無”和“阿彌陀佛”連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負責管理這個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在許多寺院佛殿中,阿彌陀佛與佛祖、藥師并列而坐,即佛經常說的“三尊”,由此可見阿彌陀佛的地位之高。 阿彌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一樣,是一位令人羨慕的王子,自愿拋棄尊榮地位,投身于佛教事業,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為此他一心學佛,進步很快,脫穎而出。據《阿彌陀經》說,如果誰能念他的名號,且心中不亂,不染雜念,長此以往會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時多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可獲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難,只要誠心念幾句“阿彌陀佛”,佛力就會助佑,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所以,無論是佛家,還是俗人,“阿彌陀佛”總是掛在嘴邊。

【第4句】:【摘了奶忘了娘】(慣)斷了奶就把母親忘了。比喻忘本。

【第5句】:【寫字像畫狗,越描就越丑】(諺)指寫毛筆字貴在一氣寫成,如果對不順心的筆畫加筆再描,就會越描越走樣。也借指對缺理事越辯解就越不能自圓其說。

【第6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歇)天橋:北京市永定門內一個地段,舊時民間藝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賣藝為生的人。舊時在天橋賣藝的人常擺出表演功夫的架勢,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動真的。指光說得好聽而不實干。

【第7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8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9句】:【小大姐兒裁稿子——閑時置下忙時用】(歇)小大姐兒:舊時稱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準備,以應以后急需。

【第10句】:【人在人情在】(諺)人在的時候,你來我往,有情有義;人一死,便情義兩斷。常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令人慨嘆。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丟開。 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丟開。

【第11句】:【母豬賽貂蟬,駱駝容長臉兒】 釋義:貂蟬:《三國演義》中人物,司徒王允的歌女,貌美出眾。比喻貪戀女、色,再丑的女人也覺得美麗可愛。 例句:“沖她那走路的神氣,就不像個大家閨秀。”說著,指著奎老爺的腦門子,“你看哪個女人都是好的,真是母豬賽貂嬋(蟬),駱駝容長臉兒。”

【第12句】:【樹倒猢猻散】“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力(利)相聚合的人,為首者一倒,跟從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貶義。它源自南宋。 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記載:“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新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新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新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猴散賦》一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當了侍郎。曹詠當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來巴結他,獨有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厲德新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整整厲德新。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寄給曹詠。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喜可賀。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這篇賦很快便在臨安傳開,遂成俗語。

【第13句】:【刀鈍石上磨;人鈍世上磨】(諺)鈍刀要在砥石上磨礪,才能鋒利;笨人要在社會上磨煉,才能開化。 指社會實踐最能使人增長才干。

【第14句】:【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諺)指人應當像螞蟻那樣勤勞,不可像麻雀那樣貪吃。

【第15句】:熟戲要當三分生,練成要加三分功。

【第16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諺)比喻前人開創事業,子孫后代因之享福。 也作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前人栽樹,后人遮陰。

【第17句】:【里壯強如表壯】見“表壯不如里壯”。

【第18句】:【本命年】人都有屬相(也叫生肖),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 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種動物代表卜二地支來記人的出生年,而形成12種屬相,每個屬相代表一年。如1951年是兔年,那么出生在這一年的人,其屬相便是兔。“本命年”的意思就是人的屬相年。如果你屬兔,那么,1951年、1963年等每隔十二年都是屬兔的本命年。 其他屬相也是這么推算。

【第19句】:【酒頭茶腳】(諺)喝酒要從酒壇上部舀,喝茶要喝二遍沏出的。指酒性輕,故酒壇上部的為佳;茶性重,故沏二遍的茶濃。

【第20句】:【一人難調眾人口】(諺)指眾人的口味各自不同,同一鍋飯菜很難讓大家都滿意。也借指一人做事,無法使得人人都沒意見。

【第21句】:【光棍遇著沒皮柴】(慣)沒皮柴:剝了皮的木柴,一根光光的棍子。 光棍遇到光棍。比喻遇到了對手。 也作“光棍撞到沒皮柴”。

【第22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23句】:【借死不借生】(諺)寧可將屋子借給人停喪,也不借給人生孩子。指死人出殯后屋子馬上會還,生孩子則占據屋子時曰長。

【第24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 例句:他向對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嘆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25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 釋義:比喻能真正解決問題癥結,才是有用的。 例句: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26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 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27句】:【歪鍋配偏灶——一套配一套】(歇)指有突出缺點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多指男女婚配。含譏諷意味。

【第28句】:【卸擔子】(慣)比喻解除所承擔的責任。

【第29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閻羅王:也稱閻王、閻羅,佛教指掌管地獄的神。比喻貪婪之人,絕不會放走到手的錢財。

【第30句】:【避風頭】(慣)指躲避不利的勢頭。

【第31句】:【抓辮子】(慣)比喻抓住對方的缺點、錯誤進行要挾、打擊。 也作抓小辮子。 揪辮子。

【第32句】:好漢憑志強,好馬憑膽壯。

【第33句】:【蛤蟆蝎子屎殼郎,各人覺著各人強】(諺)蛤蟆、蝎子和屎殼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蟲,可它們各自還覺得它們了不起。比喻素質低劣的人往往還盲目自大。

【第34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

【第35句】:【倒苦水】(慣)比喻傾訴所遭受的苦難或心中的痛苦。

【第36句】:【水米不打牙】(慣)指沒吃飯、沒喝水或沒飯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沒打牙。 水米沒沾牙。

【第37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驗看。指優質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38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的封號來命名它。

【第39句】:【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 釋義:比喻胡亂牽扯,不相符合。 例句:我向你要兩百五十六塊錢,而你又扯出什么大事來,這不是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嗎?

【第40句】:【竹籃打水——一場空】(歇)竹籃用竹篾編制成,有許多小孔,盛不住水。指所作的努力到頭來都沒有結果,或所抱的希望都落了空。 也作竹筐打水——只落了空。 竹籃子打水——落場空。

【第41句】:【前怕狼,后怕虎】(慣)形容人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42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諺)龍不能離開大海,不然就無從發揮它的神力;虎不能離開深山,不然就難以施展它的威勢。比喻權勢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權勢的特定范圍。 也作龍不離灘,虎不離山。 虎不離山,龍不離淵。

【第43句】:【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見“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

【第44句】:【窮漢妻,半張犁】(諺)窮漢的妻子,干起活來要頂半張牛拉的犁。 指舊時窮人的妻子要干很重的勞力活,生活負擔十分大。

【第45句】:【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釋義:借指事情自有公論。 例句:你啥話也別說,只管放聲大哭,一天哭它三場,你哭不上三天,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第46句】:【文不文,武不武】(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沒有一點兒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捉刀。

【第47句】:【瓜田不納履,李不下整冠】 釋義:納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讓人懷疑的事。 例句:論她的能力,干一點重要的政治工作還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慮,還是搞技術為好,免得別人背地里說些閑話。古人說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啊!

【第48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 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49句】:【騙來的娃娃養不大】(諺)比喻用不正當的手段蒙哄人,縱然一時得逞,終究不能成功。

【第50句】:【骨頭里榨油】(慣)比喻殘酷地剝削或敲詐勒索。

【第51句】:【一淵不兩蛟】(諺)淵:深潭。 蛟:蛟龍。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時容得兩條蛟龍。比喻在同一處地域里,不能同時并立兩個實力相當的人物或集團。

【第52句】:【報喜不報憂】 釋義:只說好的,不說壞的。比喻虛報成績。也說“報吉不報兇”。 例句:“會不會因為馬之悅去年犯了錯誤,現在想要討好、表功,故意跟自己報喜不報憂呢?”

【第53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越性很快顯現,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在已經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營模式,獨具創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54句】:【一個女婿半拉兒】民間有一俗語,叫“一個女婿半拉兒”,它源自唐朝。 在中國古代,朝廷為了鞏固其統治,常采用“和親”的辦法,即把公主遠嫁番邦,結為親家,以避戰爭。唐朝尤為突出。唐朝前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大唐帝國經濟文化繁榮,為邊疆各族人民所仰慕。開明的唐太宗又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被全國各族人民擁戴為“天可汗”。當時,少數民族酋長都以娶唐朝公主為榮,唐太宗也以許配公主作為密切民族關系的紐帶。 公元788年,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嫁回紇可汗。回紇可汗恭敬地回信說:“昔為兄弟,今婿稱半子也。陛正若西戌,子請以兵除之。” “婿稱半子”說法一出,立刻被人們接受。不久,劉禹錫作文引用說:“乃命長嗣,為君半子。”“一個女婿半拉兒”的俗語原來是歷史上民族團結的產物。 不過,時至今日,此說有些過時,國家提倡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已占到家庭的絕大多數,生兒生女已不再計較了。

【第55句】:【人老惜子,貓老吃子】見“貓老吃子,人老惜子”。

【第56句】:【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諺)有喜酒的場合必定會有醉漢。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惱喪的地方。

【第57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貧顯富是孩子的臉】(諺)指家庭是否和睦、興旺,從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莊是否有生氣,從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貧是富,從孩子的面顏上可以看出。

【第58句】:【人有點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59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諺)國家自有國家的大法,家庭自有家庭的規矩。指范圍不論大小,都必須有自身的法規,才能有所遵循。

【第60句】:一問三不知,神仙沒法治.

【第61句】:【娘】“娘”是對母親的稱呼。但“娘”字產生時,卻不是指母親。南朝蕭齊的《玉篇》解釋說:“娘,女良切,少女之號。”當時該字并非母親的代稱,而是指年輕女子。作為母親的稱謂,當時習用“孃”字。“娘”、“孃”讀音相同。清代著名學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當時,人們把“娘”、“孃”二字區分得非常嚴格,沒有用“娘”字作為母親代稱的。考察唐代小說詩詞,確實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輕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謝秋娘等。 或者用“娘子”等作為年輕女子的泛稱。涉及母親代稱,則用“孃”字。如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過,由于“娘”、“孃”兩字發音相同,后來人們逐漸用“娘”字代指母親了。到了明清時期,甚至超過“孃”的用法。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對漢字進行簡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輕女子的意思便廢棄不用了。但“姑娘”仍舊指年輕女子,應是古意的延續。

【第62句】:【拿鏡子照照自己】 釋義:指看看自己怎么樣。含不好之意。“照照自己”又作“照一照”。 例句:人真是個怪物,光知道有嘴說人家,外表裝進步,說起話來天官賜福,咋就不拿鏡子照照自己呢?

【第63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后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采用了這種紀年法。 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年。

【第64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 釋義:事情總有個邊兒,有個限度,可以弄清楚。 例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世事沒有絕對秘密,何況沙木龍兄弟還提示過我。現在看來,茶三錢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脫了。

【第65句】:【電線桿上插雞毛——好大的撣子】(歇)撣子:一種除塵工具,常用雞毛綁在小竹棍上做成。撣:諧“膽”。驚嘆或指責人膽子太大。

【第66句】:【飽漢不知餓漢饑】(諺)指能吃上飽飯的人,很難體會出挨餓是什么滋味。也泛指處于良好境況中的人,體會不到處于艱辛困難狀況中的人的痛苦。

【第67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見“疑則勿任,任則勿疑”。

【第68句】:【哪個女子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69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見“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

【第70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諺)人不能擔保誰的心都是好的,樹也不能擔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難猜測。

【第71句】:【挽歌】現在,人死后在追悼會上放哀樂,古人怎么表達哀悼之情呢?當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漢初齊王田橫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喪歌,這便是挽歌的源頭。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 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到漢武帝時,在音樂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調,其歌詞分別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復落,人生一去何時歸! 《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 從此以后,《薤露》歌就適用于王公貴族,《蒿里》歌就適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著歌之,亦呼為挽歌”。 但據研究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們唱挽歌的記錄。比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吳國伐齊國“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也。公孫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穎達疏說:“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歌者,樂也;喪者,哀也。舊說,挽歌漢初田橫之臣為之,據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見,杜預認為《虞殯》是送葬歌曲,博學的孔穎達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橫之死。只不過到了漢代,國家正式規定挽歌成為喪禮內容,漢武帝時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紀念田橫的《薤露》、《蒿里》。 盡管后世挽歌的內容在不斷變換,但挽歌這種形式卻流傳至今。

【第72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見“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第73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 釋義:自己光明正大,不怕別人指責議論。 例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就算我這話是罵人的,為啥你康地保聽了就不好受?”

【第74句】:【粳米粉的線條——拉不長】(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沒有黏性。長:本指空間距離長,轉指時間距離長。指某事時間持續得不長久。

【第75句】:【上山容易下山難】 釋義:下山比上山難走。也比喻事情一經著手干就難停下來。 例句:黃為民特別向眾人交代,要打起精神,當心掉進山坑里去,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第76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77句】:【槍打出頭鳥】(諺)獵槍首先打著的,是那探出頭來的鳥。常比喻愛出風頭、愛帶頭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擊。

【第78句】:【什么鑰匙開什么鎖】(諺)鑰匙不對眼子就開不了鎖。比喻具體問題必須用有針對性的具體辦法去解決,不可死搬硬套。

【第79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 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80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釋義: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 例句:雖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成婚喪祭各省不得一樣,這兒女為父母成服,自天子以至庶人,無貴賤,一也。

【第81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兒上了】(慣)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第82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83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高強。 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入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84句】:【惡虎難斗肚里蛇】(諺)指虎再猛,也斗不過鉆進它肚里的毒蛇。 比喻潛入到內部的敵人是很難對付的。

【第85句】:【此地無銀三百兩】是形容愚蠢的人做事情弄巧成拙,欲蓋彌彰的行為。 它源自古代一個故事。 據說從前有個做小本生意的人叫張三,好不容易攢了三百兩銀子,卻又不知藏在哪里才安全。最后他把銀子裝進一個壇子里,埋人自家菜園。埋完后還不放心,他又往地上插了一個木牌,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 第二天,鄰家王二瞧見木牌,心里想:“張三也太傻了,這不分明是告訴別人這里有銀子嗎?”王二三下五除二把銀子刨了出來,偷回家去。但心里卻惶恐不安,想到自己是張三的鄰居,張三丟了銀子,肯定第一個懷疑他。為了標榜自己“清白”,王二也寫了張字條,貼在張三的木牌上,上面寫著“隔壁王二不曾偷”。 這不是倆“二百五”嗎? 后來,人們就把不打自招的愚笨行為叫做“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第86句】:【靠山吃山,靠山養山】(諺)靠著山區居住,就要憑山區的資源養活自家;靠山區資源養活,就必須愛護與建設山區。指在什么環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須在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養山。 靠山吃山要養山,造林成林要護林。

【第87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88句】:【種菜如繡花】 釋義:種菜要細致,多下工夫。 例句: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繡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說,“一畝園十畝田”。

【第89句】:【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歇)見“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

【第90句】:【拉下水】(慣)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鉤,迫使其同流合污。 也作拉人落水。 拖下水。 扯下水。

【第91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92句】:【彈不到一根弦上】(慣)彈:諧“談”。弦:琴弦。指意見不一致,說不到一塊兒。

【第93句】:【人怕敬,鬼怕送】(諺)人怕敬:你敬他,他也會敬重你。鬼怕送:你燒錢化紙送走它,它也就不好意思再纏你。指對人對鬼,都以善意相待為是。

【第94句】:【少叫一聲哥,多爬十里坡】(諺)指出門上路不以禮待人,就得多跑許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態度粗野,就得不到人們的幫助和照應。

【第95句】:【得了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慣)染坊:給織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別人給了點兒好臉色,就得意忘形起來。也比喻別人給了點好處,就得寸進尺或產生非分之想。

【第96句】:【同甘苦,共患難】(慣)指共同分享幸福,共同承受困苦與災難。

【第97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98句】:【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諺)三十六:泛指多數。指各種辦法放到一起比較,還是逃走為上。指當局面無可挽回時,一走了之就是好的辦法。 也作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第99句】:【黑吃黑】(慣)指壞人之間互相爭斗、勒索。

17969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夜天干天天爽|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永世沉沦v文bysnow全文阅读| 国产一区风间由美在线观看|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性调教室高h学校小说| 二个人的视频www| 污污视频免费看|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国产在线播放网址|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日韩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欧美变态口味重另类在线视频|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被两个体育生双龙9|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AVJUST麻豆|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免费黄色在线网站| 香港台湾日本三级纶理在线视|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小芳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日韩美女hd高清电影|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